以语言为桥,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2025年“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广州理工学院校园选拔赛圆满落幕
从9月11日赛事通知正式发布,到10月12日圆满收官,历时近一个月的2025年“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广州理工学院校园选拔赛,于近日圆满落下帷幕。作为覆盖短视频、国际传播综合能力、笔译、口译、多语种(日语)五大赛项的外语盛会,本次赛事吸引全校各院系866人次踊跃参与。选手们以多元表达诠释“理解中国,沟通世界”的赛事宗旨,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语言素养与文化视野。
多元赛项齐放,尽显语言锋芒。作为检验高校外语教学成果、培养国际传播人才的重要平台,本次校赛以多维度比拼搭建成长舞台,各赛项亮点纷呈:短视频赛项表现镜头里的中国故事,外语中的文化温度。短视频赛项成为本次赛事的“人气赛道”,选手们围绕中国文化、地域特色、时代发展等主题,用镜头捕捉身边的“中国精彩”,并以流畅外语完成叙事配音,让中国故事拥有了更生动的国际表达。
专业评委从视频内容、语言表达、制作技术三方面综合评定,最终16件作品脱颖而出。获奖作品涵盖民俗、美食、城市、自然等多元维度,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记录,也有对现代发展的鲜活呈现。评委团表示,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扎实的外语表达能力,更难能可贵的是选手们对“中国主题”的独特洞察——从佛山南狮的刚劲气势,到广式早茶的烟火气息;从深圳发展的创新活力,到博罗山水的自然静谧,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次“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

参赛视频
国际传播综合能力赛项是思辨与表达的双重考验。该赛项分为综合能力与演讲两大模块,全面考查选手的跨文化思辨与表达能力。综合能力赛项通过笔试进行,赛题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重要话题,考查形式包括阅读、写作、翻译等。演讲赛项,以“Strike theWaves”为核心题目进行定题演讲。选手们结合“理解当代中国”的赛事主旨,从不同维度解读主题内涵,以清晰的逻辑框架、饱满的情感张力,用外语展现对“当代中国精神”与“青年使命”的深刻理解。

比赛现场
笔译与口译赛项检验语言转换的“硬核实力”。作为语言应用的“硬核赛道”,笔译与口译赛项从基础能力到实战应用多维度考查,既检验选手的语言基本功,也引导其关注全球议题与中国实践。
笔译与口译赛题素材涵盖政策实施效果、文旅产业联动案例、文物保护等内容,让选手在语言转换中,深入理解中国政策如何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方案”,进一步拓展认知边界、提升国际视野。部分素材选自时政文献与文化经典,重点考查选手对关键术语的精准转换、语篇整体把握能力。
笔译赛场,选手们凝神静思,在字斟句酌中实现“信、达、雅”的翻译目标;口译环节,选手们即时反应,在听力与表达的快速切换中,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流畅度,充分展现了广州理工学院学子扎实的语言功底。

比赛现场
多语种(日语)赛项展现小语种里的“中国魅力”。专为日语专业学子设立的多语种(日语)赛项,以“语言应用+文化理解+时代思辨”为核心,通过阅读、汉译日、写作三大题型,全面检验选手的日语综合素养。试题设计“小而精、深而实”,不仅考查语言基本功,更注重引导选手将日语能力与时代需求、文化传播相结合,实现从“会说日语”到“用好日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进阶,这一目标与“理解当代中国”的赛事主旨高度契合。

比赛现场
以赛促学育人,筑牢传播根基。本次赛事由外国语学院统筹承办,组建了由专业教师构成的评审团队,确保赛事的专业性与权威性。评选过程中,评委们特别关注选手的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强调“外语能力不仅是语言技巧,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
传承初心使命,续写传播篇章。“外研社・国才杯”赛事始终以“深化外语教育改革、培养国际传播人才”为目标。本次校赛的成功举办,不仅点燃了学子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热情,更推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落地生根。接下来,外国语学院将为晋级省赛的选手提供专项指导,从内容打磨、语言精进、临场应变等维度精准赋能。期待广州理工学院学子在后续赛事中再创佳绩,以青春之声传递中国力量,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的生动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