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2025年春季学期院长、书记“思政第一课”开讲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引导外国语学院学子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树立远大志向,3月25日下午,外国语学院韩院长与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冉海涛在7栋318教室为同学们开展2025年春季学期院长、书记“思政第一课”。外国语学院22级专升本英语专业同学参与此次课程。
韩院长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在当今中外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要点。韩院长开篇强调,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稳步提升,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理念具有重大意义。
随后,韩院长聚焦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的演变,从文化认知与文化传播两个维度展开深入论述。在阐述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时,韩院长着重指出,外语专业学子应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三重维度:系统研究传统文化精髓、革命文化基因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核;精准把握中华文化的世界价值;积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探讨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建设时,韩院长指出,需要培养双向跨文化素养,即不仅要具备理解其他文化的能力,秉持文明平等的理念,以跨文化视角讲述中国故事,还要拥有精准的国际表达能力,根据国外受众特点精心设计传播形式,借助国际通用视角与惯例解读中国内容。
最后,韩院长强调,外语人才是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至关重要,并呼吁同学们积极提升语言能力,增强文化阐释能力,努力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冉海涛书记则以“外语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意义与实践方法”为题展开授课。冉书记从2025年两会的新词热词切入,详细介绍了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具身智能等多个两会热词,阐释其含义并给出双语表达,如“新质生产力”对应“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时事,扩充专业词汇储备。紧接着,冉书记带领同学们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深入剖析“中国梦”、“根”与“魂”等词汇内涵,充分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语言的感染力与思想深度,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与使命感。
随后,冉书记深入阐述了外语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在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外语学生容易出现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失衡、文化立场不坚定、患上“中国文化失语症”等问题,只有通过学习并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才能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最后,冉书记分享了外语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具体方法,包括融合学习、强化语言对比、突出国际传播、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等,助力学生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本次院长、书记“思政第一课”,以“大思政”格局为外语人才培养赋能,通过思想引领与实践指导双轨并行,为新时代外语教育赋予了战略内涵,激励学院学子以语言为舟、文化为帆,在文明交流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努力成长为兼具中华文化底蕴与全球胜任力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思政第一课”现场
“思政第一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