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通识课程组召开秋季学期10月份教学工作例会
10月29日,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通识课程组在惠州校区召开秋季学期10月份教学工作例会。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白云校区老师线上参会,课程组常驻惠州校区老师线下参会,会议由通识课程组组长郑雨娴老师主持。本次会议聚焦教学常规工作、预评估工作总结、师德师风学习与教师专业成长等议题,为后续教学工作有序推进统一思想、明确方向。
会上,郑雨娴组长首先对课程组近期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与说明。她提到,学校近期启动期中教学检查,需重点关注三方面内容:教师听课情况、日常上课状态及教案、作业等教学材料的规范性和完整性。郑组长结合此前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明确检查相关资料的填报规范与执行要点,确保教师清晰理解要求,保障期中检查有序推进。
大英部主任助理马昕劼老师对预评估工作进行总结与反馈,同时带领全组教师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一是细致解读预评估中教学材料准备、评估流程衔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求本学期严格参照专家标准落实期末阅卷、归档全流程,保障工作高效衔接;二是带领全体教师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宗教事务条例》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如何正确处理宗教与教育关系的规定,明确教育领域禁止宗教活动的边界,强调无论是否为党员,全体教师均需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开展教育教学,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杜绝任何利用宗教干扰正常教学的行为,切实筑牢校园教育的思想底线。
教师成长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动能。会上,徐宣、李晓婷两位老师先后分享外出培训学习心得。徐宣老师聚焦AI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结合多场次培训实践,阐述了AI在提升备课效率、优化课堂设计中的应用路径;李晓婷老师则围绕“外语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型”主题,分享“向内夯实理论基础、向外拓宽学术视野”的成长方向,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专业发展思路。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力度,为教师创造了和提供了许多外出学习和培训考察的机会。两位老师的分享既体现出学校对教师发展和成长的重视,也展现出通识课程组教师主动探索、学以致用的育人热情。今后,课程组还会继续邀请更多教师在教学会议上分享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
接着,大学外语部主任董华老师立足系部发展与教学质量全局提出要求:一是抓实期中教学检查,杜绝“走过场”,推动教师间通过相互听课、交流研讨、同伴互助促进教学能力提升;二是针对即将开始的期末考试制卷工作,出卷老师一定要严守制卷规范和保密要求,全流程细化标准,确保高质量完成制卷工作;三是强化日常教学资料管理,将教案反思、教学小结等工作融入教学全过程,避免“临时补漏”;四是锚定“上好每一堂课”的核心目标,以“随时迎接专家听课”的标准打磨课堂质量,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青教赛、教学创新大赛等赛事,兼顾教学实践与专业成长,实现“从授课者到研究者”的转型,为系部科研与教学协同发展注入活力。董主任特别强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全体教师需始终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全过程,坚守正确政治站位,以高尚师德引领学生成长。
最后,教学督导刘惠琴教授从教学监督视角进行补充,针对年轻教师课堂管理、学生听课状态把控等细节提出指导建议,强调需关注后排学生学习情况,通过互动提问、课堂走动等方式提升教学实效;同时提醒全体教师重视专家随机听课的准备工作,以细节把控保障教学质量。
此次例会既是对秋季学期前期教学工作的统筹复盘,也是对后续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师成长的深度动员。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会议要求为指引,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严谨的态度投入教学工作,为合格评估工作和大学外语教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会议现场

